西藏面上古籍普查任務基本完成
日前,記者從西藏自治區圖書館了解到,作為承擔全區古籍普查與保護工作的單位,近十年來,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大力推進全區古籍普查登記、古籍數字化數據庫建設、古籍整理修復和研究利用、古籍保護隊伍培養等工作,全區古籍普查與保護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現已基本完成了全區面上古籍普查任務。
據悉,本著“邊普查、邊保護”的原則,近年來,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相關專業人員走遍了全區74個縣區上千家古籍收藏單位和私人收藏戶,普查了上萬函古籍文獻并出版了目錄和圖錄。截至目前,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已基本完成全區各市地約1160多家(包括102個私人)收藏單位及個人的古籍普查登記任務,普查總量達1.8萬余函(十萬余冊)、制作版本書影9萬多幅,305函古籍成功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同時,自西藏全面開展古籍普查工作以來,國家和自治區先后投入1189.72萬元古籍普查經費,專項用于全區古籍工作的普查、修復、人才隊伍建設、普查成果出版、古籍數字化、收藏單位條件改善、民間珍貴古籍征購等方面,為順利開展全區古籍保護工作提供了保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修復《永樂大典》 展示中華文明鮮明標識
這幅圖片展示的是國家圖書館古籍修復師對《永樂大典》進行信息采集的情形。[詳細] -
布達拉宮完成超千萬葉珍貴古籍文獻普查登記
西藏已編制完成布達拉宮古籍文獻(貝葉經)保護利用項目總體規劃(2019-2028年),完成庫房藏3499函49000余冊1230余萬葉、殿堂藏4739函古籍文獻的建檔登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