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筆下的田園風光,如今在河南內鄉縣、四川甘孜州理塘縣和白玉縣等地,已化為一幅脫貧致富的實景圖。
記者29日從青海省科技廳獲悉,由該廳啟動的疫情防控應急科研專項“新冠病毒快速檢測試劑盒”取得關鍵性成果。
11月23日,第二次青藏科考第八場跨學科學術交流“氣候變化與碳循環”主題交流活動以線下和線上相結合形式召開。
近些年監測顯示,青藏高原西部湖泊在冬季湖面結冰期水位出現顯著上漲,這是什么原因導致的?會有什么影響?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瓦里關山山頂,矗立著中國大氣本底基準觀象臺(以下簡稱瓦里關中國大氣本底臺)。
一排排風電機組整齊列陣迎風旋轉,蔚然壯觀;上萬塊定日鏡和吸熱塔構成超級鏡子發電站,耀眼且震撼……昔日荒涼的“不毛之地”,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了推動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沃土。
作為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江源和瀾滄江源地區是氣候變化的敏感響應區和生態環境脆弱區,對流域氣候系統穩定、水資源保障、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系統安全具有重要影響。
中新網西寧11月15日電 (記者 李江寧)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14日對外表示,最新測年研究可有望解決青藏高原復雜沉積物的瓶頸問題。
記者14日從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獲悉,由中科院青海鹽湖所和蘭州大學合作的項目——復雜沉積物的單顆粒釋光測年研究取得新進展。
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長江源區,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高寒缺氧,水系縱橫,人煙稀少,長期處于科研“空白區”。
(責編:歐陽易佳、楊鴻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2021年10月15日,研究團隊前往達古17號冰川進行考察??疾旖Y果發現,經過一年時間,“蓋被子”區域的冰體消融速度明顯降低,與未覆蓋區域的冰體相比,能減緩冰川消融厚度達1.5米。
近日,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劉玉芝、黃建平等在期刊《地球科學評論》發表文章,系統闡述了其團隊近10年來在青藏高原氣溶膠—云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鄧濤研究員領導團隊完成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新生代冰室-溫室氣候頻繁轉換,中間有過多次小幅升溫事件,但整體是一個降溫的趨勢。